今天,《如果》依然是英国本土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诗歌。这首激励人心的诗歌常常被拿来引用。它不单单是给予孩子忠告的诗句,而且适合在人生任何阶段念给任何人听—如果你愿意聆听。
《如果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给孩子的成长寄语,语言极具冲击力,传达的价值观对所有人都有启迪,“朗读者”诚挚推荐
1909年,拉迪亚德●吉卜林创作了《如果》这首诗,寄语12岁的儿子约翰。几年后,约翰不幸死于“一战”中的一场战役。但是这首诗却成为一种激励,广为流传。
近年来,这首诗两次入选“英国民众喜爱的诗作”。在这本描绘来自父辈的谆谆教诲的图画书里,意大利插画家乔瓦尼●曼纳用柔软而有力量的画笔,把童年的天真和吉卜林诗句间传达出的激励人心的情感,完美地融为一体。
作者简介:
拉迪亚德●吉卜林(Rudyard Kipling)1865 年生于印度。19 世纪90 年代,他在英国蜚声文坛。他的前半生都穿梭往返于这两个国家之间。1907年,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,是英国位获此殊荣的作家。两年以后,他写下了这首《如果》。他和出生于美国的妻子卡里育有三个孩子,其中两个都先于他离世。1936年,吉卜林在伦敦去世。
绘者简介:
乔瓦尼●曼纳(Giovanni Manna)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,从1995年至今,已经为八十多本童书绘制过插画。他的作品在意大利、斯洛伐克、英国等国家举办过特展。他在意大利萨尔梅德的一家国际插画学校教授水彩画。2003年,他荣获意大利安徒生插画奖。
译者简介:
黄福海:1964年生于上海,祖籍安徽。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外语系,师从莎学专家陆谷孙教授学习英国文学。2002年加入上海翻译家协会,研究英国格律诗的翻译,著有《顿的分析》,并译有《英国格律诗选》。
吉卜林将《如果》作为给儿子约翰的寄语。整首诗为一个长句,如同列出一份清单,模拟了人生所面临的种种抉择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抉择可以确立一个人的性格。这首诗鼓励每个年轻人去思考未来,做出生活的抉择;同时也提醒每一位家长,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何其重要。
吉卜林对儿子的寄语,以及这首诗所传达的价值观令人赞同:要谦虚、正直、慷慨待人;自爱,但不要过于自恋;不因成功冲昏头脑,亦不因失败毁于一旦,重要的是永不放弃;有梦想,但不沉陷其中;相信自己,亦不惧怕质疑。吉卜林的语言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。
一位诗人曾经说过,一首真正的诗是“井然有序的绝妙好词”,《如果》正是这样的佳作。此外,它完美诠释了均衡与克制之间的关系,吉卜林认为这是美好、高尚的人生品质。吉卜林的这首诗,对所有年龄的读者都大有裨益。
——美国著名童书研究专家 伦纳德●S. 马库斯